

前不久,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就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考察调研时强调: “要注重分类指导, 力戒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注重减轻基层负担, 注重开门抓教育, 注重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 切实把党中央关于主题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 《关于开展第二批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针对不同层级、 不同领域、 不同对象特点, 科学合理作出安排, 改进组织指导方式,保证学习教育全覆盖, 增强主题教育效果。 第二批主题教育要按照党中央部署, 结合各自实际, 解决突出问题, 确保取得实效。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 宁波大学党委班子带头, 全校30个二级党组织、 394个党支部, 7000多名党员全员联动, 坚持问题导向, 边学边改, 即查即改, 将整治抓在前, 全面推进主题教育往深里走、 往心里走、 往实里走,工作一项项落实到位, 解决师生实际难题取得了良好实效。
走访调研: 解思路难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为第一时间了解师生需求, 学校发展痛点、 难点, 为主题教育取得实效进行思路上的 “把脉” 。 学校提前预热、 前后联动, 做到学在前改在前, 以实绩实效为主题教育的开展做准备。 主题教育一开展, 宁波大学迅速制定了 《宁波大学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 “调查研究” 实施方案》 。
方案紧紧围绕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突出党的政治建设,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对照浙江全面实施高教强省战略, 以及学校推进 “双一流” 建设和向研究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 方案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影响宁波大学发展的实际问题及深层次思想原因, 按照深入基层找问题、 对照标杆找差距、 聚焦目标找对策的要求, 重点针对学校跨越发展的难点问题、 师生反映的痛点问题、 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及官僚主义问题和学校党建面临的紧迫问题等进行走访调研, 希望为主题教育落地落实找准方向。
为取得针对性效果, 宁波大学的调研分为集中调研和专题调研。 其中集中调研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到相关二级单位和一线进行调查研究, 采用座谈交流、 当面交谈、 现场办公等形式, 听取意见、 分析原因、 解决问题。 9月23日至30日, 校党委班子共走访调研40个基层单位、召开20次座谈会, 通过 “意见通” 平台、 书面集中征求意见建议等方式向全校师生员工征求意见建议。 专题调研则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 牵头负责1项专题调研, 通过采用蹲点调研、 专题走访、 主题讨论等形式, 破解难题, 推动工作。
30个二级党组织也迅速行动起来, 主要负责人带头深入基层, 面对面研究解决问题, 同时紧扣学校发展和师生关切的问题, 领题62项开展专题调研, 以调研切实推进、 谋划发展。 如商学院党委根据学院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 确定 “立德树人,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加强师德师风, 推进青年师资队伍建设” 。 外国语学院党委深入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对大学外语教学做出的重要批示精神, 确定 “大学英语教学部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和对策” 开展调查研究。 海洋学院紧密围绕党建引领力, 选题 “对标 ‘双一流’ , 全力推进 ‘党建+学科’ 双促双进工作体系建设” 开展调查研究。 附属医院党委班子领题5项, 围绕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发展人才保障机制建设、 医院凝聚力提升、 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等开展调查研究。
“现场办公” : 解实际难题
“听说我们学校要投入1.8个亿改造4000间学生寝室了。 ”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 这个信息迅速成为宁大师生口口相传的一件喜事。 尤其是尚入住在这些需要改造的老旧寝室里的同学更是兴奋不已。
据了解, 宁波大学涉及改造的学生寝室包括学校东校区: 南门公寓1号—5号楼, 本部公寓一至四期, 共14幢; 西校区西区公寓1号、 2号楼; 北校区北区学生二村1号—10号楼。 因为历史原因, 这些学生公寓已经老化陈旧, 在南方潮湿的天气里已出现霉斑、 渗水等现象。 在校领导走访学生寝室时, 有学生当场向校领导提出。 此事马上引起学校高度重视, 学校迅速召开专题会议, 计划实施宁波大学学生公寓三年改造计划。 学校计划投入1.8个亿, 改造的内容包括对基础设施较差的公寓楼进行改造,寝室门更换, 室内电线、 管线、 地面、 墙面改造, 卫生间重新改造, 公共区域吊顶、 地面、 墙面、 管线照明等以及对超过使用年限 (12年) 的学生家具进行改造更新等。 宁波大学此次 “雷厉风行” 解决学生实际难题的做法, 得到了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省委巡回第二指导组组长施利民的高度肯定。
而这样 “现场办公” 直接收集一线反馈信息, 迅速解决痛点、 难点问题的例子在宁大还有很多。
最近, 在梅山校区上班的老师感觉更是明显。 “没想到学校这么快就解决问题了, 主题教育真是让我们普通师生感到踏踏实实的好处” 。 就在不久前, 在校内巡回指导组和梅山校区师生座谈时, 从市区到梅山校区上课的韩雪老师向巡回指导组现场反应在梅山校区上课的老师中午下课后就餐与搭乘班车间存在时间紧张的问题。 巡回指导组立即向梅山校区管委会反馈。 梅山管委会即刻研究, 于当天就形成两套改进方案: 一是在食堂设置教工窗口, 提供套餐, 随到随取, 以减少老师排队时间; 二是将原12:30出发的班车推迟至12:40出发。 巡回指导组第一时间将以上情况反馈韩雪。 这样的例子在宁大还涌现出很多, “原来查一些资料我们没有权限, 现在可方便了。 ”来宁大的一名访问学者, 通过座谈会提出希望共享学校的图书馆资源。 机关党委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和学校图书馆、 人事处积极沟通, 最终增加了访问学者校园卡的开放权限, 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 并且将积极推进批量增加开放权限, 为来访学者提供方便。 此外,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 教职工反映索引查新进度慢, 在排队、 缴费、 领取报告上浪费了较多时间, 导致效率低。 机关党委相关负责人, 第一时间和图书馆、 人文社科处积极沟通, 提出是否可以将缴费和领取报告放在一个阶段完成。 图书馆、 人文社科处第一时间进行商讨解决, 增加了网上申请模块和承诺模块, 将缴费和领取报告放在一个环节, 真正将 “最多跑一次” 落在实处, 受到老师们的一致肯定。
宁波大学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 校党委书记薛维海表示, 宁波大学将把现场办公式的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 勇于攻坚克难, 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列 “三张清单” : 解发展难题
“有问题, 上意见通啊” 。 在宁大, 师生反应问题有了线上渠道——意见通平台。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 宁波大学积极通过意见通平台, 收集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 通过面对面座谈、 集中专题征求意见聆听师生员工新生, 结合专题调研主题, 通过校领导赴基层座谈交流、 当面交谈等形式, 听取意见。 截至9月30日共征集涉及学校发展、 师生关切的意见建议1043条。 9月30日至10月14日, 校党委和各二级党组织对照师生的意见建议、 对照主题教育要落实的专项整治任务, 一条条梳理、 一项项检视, 形成具体问题286个, 明确责任人、 责任单位, 提出整改任务和计划, 形成班子的 “三张清单” 一个个问题抓落实。 同时, 校党委班子成员带头, 各二级党党组织班子成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四个对照” “四个找一找” 的要求, 开展自我检视剖析, 形成领导干部个人问题240个。 每位领导干部对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 一一列出整改任务和计划, 形成个人的 “三张清单” 。 列出清单, 把各方面的问题汇总, 按照计划和对策切实抓整改落实。
对师生反应的联办事项环节太多, 多部门审批效率低等问题,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 校党委书记重点领办, 列入抓整改落实清单, 从三个方面强力推进 “最多跑一次改革” : 一是升级打造校级一站式师生服务中心, 在原有的师生服务大厅4年运行基础上, 在锦绣学生活动中心一楼新建建筑面积约1700㎡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功能上突破传统公式化办事窗口, 打造 “人文书香” 式智慧办事中心。服务中心有学生事务区、 教工事务区、 综合事务区、 自助服务区、 休闲上网区5个功能区, 开设服务窗口27个, 可办理服务事项154项 (其中窗口校务服务109项、 社会服务25项, 自助设备服务20项) , 采用静默式叫号系统, 并设有咖啡吧和书吧, 为来办事的师生提供舒心的等候环境。 二是建好网上办事大厅, 推进服务集成, 按照 “让信息多跑路, 让师生少跑腿” 的思路, 电脑端上线使用199个应用服务, 移动端上线使用17个应用服务, 75项服务均可实现 “网上申报、 网上受理、 网上审核” , 实现 “零跑腿” 。 三是运行 “意见通” 平台, 广大师生在手机端随时可以向学校各单位部门提意见和建议, 三个工作日内得到回复, 正式上线使用首月受理咨询194条, 师生需求 “一键即通” , 师生满意度平均得分达4.9 (满分5分) 。
各二级党组织对照清单抓落实整改。 机关党委根据收集的师生意见, 持续开展机关党员干部联系学生寝室等制度, 增进同师生的感情, 切实解决师生操心事、 烦心事、 揪心事, 不断增强师生获得感、 幸福感。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为解决学院贫困学生助学问题, 与宁波广发银行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助学金。 科学技术学院党委紧紧围绕 “迁建办学、 转型发展” 的中心工作, 积极与慈溪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努力解决在校教职工住房、 子女入学、 交通问题等。 医学院党委针对师生反映的问题, 不等不靠, 边学边查边改, 开展 “厕所革命” 和布置教工小家, 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让师生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真正得温暖、 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