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深度透视>>正文
推荐专题
宁大一项研究成果有望攻克败血症
发布日期:2013/06/13 00:00 作者:毛信意 岑雄鹰 点击量:

  有一种名叫败血症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疾病,发病非常凶险,从发病开始,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患者可能会在6个小时内死亡。按照目前规范的治疗方案,发病一小时内必须立即采用抗生素治疗,但是由于平时滥用抗生素等导致的耐药性,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极高。肺部感染、术后感染、肿瘤病人、烧伤病人等都可能患上这种疾病。
  令人欣喜的是,由我校等单位共同研究的一项新成果,将有望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极大地提高败血症患者的存活率。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科学发现来源于一种奇怪的现象
  2009年,我校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陈炯和陆新江博士等人,在研究水产病害防治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即鱼类在病菌感染时,一种名叫LECT2的细胞因子指标,在鱼类身上就会比平时升高,有时甚至会高于正常值的1000倍左右。
这种奇怪的现象,令陈炯和陆新江等十分兴奋。他们由此想到,这种名叫LECT2的细胞因子,与海洋鱼类免疫反应关系密切。那么,LECT2这种细胞因子是不是也会与人类的免疫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呢?随后,他们结合医务人员的临床研究,着手研究LECT2与败血症的相关性,因为败血症最终的表现就是免疫被严重抑制。
陈炯和陆新江等研究人员首先选用了26只健康的小白鼠,给其中的20只小白鼠注入大肠杆菌,让它们受感染后患上败血症,与另外6只健康的小白鼠进行对比。结果,抽取它们的血液后发现,这种患者上败血症的小白鼠的LECT2指标,没有像患病的鱼类一样升高,反而下降了。
  于是,他们再次实验,选了两组各16只患上败血症的小白鼠,给其中一组注入LECT2,另一组不注入LECT2,结果,注入LECT2的那组16只小白鼠中,三天后的存活了12只,存活率达到75%,而没有注入LECT2的那组,16只中只存活了2只,存活率不到12.5%。同样的试验,他们反复做了许多次,结果都相近。

  在不断探索中寻求答案
  为什么注入LECT2细胞因子后,患上败血症的小白鼠的存活率,会大大提高呢?在显微镜下,陈炯和陆新江等研究人员发现,LECT2细胞因子能吸引先天性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而在小白鼠存活率提高方面,起主要作用的则是巨噬细胞。而平时巨噬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就像不拿枪的士兵,而当它被LECT2细胞因子吸引后,巨噬细胞先天性的免疫功能就被激活了,巨噬细胞就成了“能随时投入战斗的士兵”,可以杀死更多的细菌,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自身免疫力。
此后,陈炯和陆新江等研究人员又进行了核实比对试验,即从小白鼠身上单独提取巨噬细胞,然后通过体外培养,把已经激活了免疫功能的巨噬细胞,再输入到患败血症的小白鼠身上,结果这一实验也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小白鼠的存活率同样大大提高。

  这一发现成果意义非凡
  据了解,小白鼠与人类的基因有95%左右的相似度。目前,人类的医药实验中大多数是通过小白鼠来进行第一代试验的。
  参与这一研究的宁波第二医院干细胞实验室主任张顺介绍,2011年美国住院病人中,败血症患者的死亡率位于第一,全美一年内因这种疾病死亡的人数超过22.5万人,中国国内虽然还没有败血症患者死亡率的确切的统计,但从医生临床的情况来看,死亡率也是极高的。目前,针对败血症,世界上已研究了25种新药,但药物试验均告失败。抗生素新一代产品的研究开发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速度。因此,我校等单位通过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来治病的研究成果,为败血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如果由此能研发出一种不会产生忍耐性的新药,对人类自身意义非凡。
据介绍,有关这一研究成果的论文,今年12月17日已在世界顶尖的医学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在线发表,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以色列一位知名科学家认为,“这一研究很有意思。”
  据悉,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开展研究,朝着最终实现临床应用方面而努力。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胡斌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学安中大楼1003室 邮编:315211 电话:0574-87600298

宁波大学新闻中心@2014-2015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newsxc@nbu.edu.cn